新中国建立以来,有350多万名军转干部脱下军装,先后走向地方经济建设的“第二战场”。
为进一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转安置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布实施,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军转安置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指令性计划分配转业干部的安置办法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党政机关精简机构,大批干部需要分流,过去接收军转干部的主渠道相对变窄,军转干部职务安排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各级政府机构对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录用、竞争上岗;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实行聘任制、合同制,用人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些,也大大增加了指令性安排军转干部的难度。
可以想见,各级党委和政府正面临着多大的安置压力!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3年,某团政治处副主任牛虎兵被确定转业了。作为一名戍边17年、多次立功受奖的优秀军官,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安排一个理想的工作都在情理之中。然而,当牛虎兵从地方人事部门了解到军转安置存在难度时,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为什么不能为国分忧,走出一条转业军官自谋职业、自我安置的路子?
这年8月,一个带着转业军官印记的“老转村四川美食城”开张了。靠着夫妻的双手和一万元的转业费,牛虎兵艰难创业。
花开花落,“老转村”已由当年的夫妻店发展成为一个占地百亩、资产近千万的企业集团,是泉城济南的“十强私营企业”之一。
牛虎兵的奋斗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转业军官自谋职业的范例,证明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行得通的。
国务院军转办主任苏廷林介绍说,《暂行办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安置模式,首次提出了对军转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方式。
无疑,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重大变革,在缓解地方压力的同时,更为军转干部的就业安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章武教授分析军转干部的优势时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真正的强者应该是具备良好素质的人。我军广大军转干部经过部队生活的磨砺,铸就了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思想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自觉的奉献精神,而这正是现代经营管理者最需要的。转业干部凭着别人一时很难得到的特殊优势,完全可以充满信心迎接新挑战。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军转干部有90%集中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管理工作岗位上。坚定的政治信念,严格的管理作风,严守纪律、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刚毅果断的军人品质,是军队转业干部再次创业的特别“通行证”。
显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已经涌起的今天,转业军官仅有当干部的一种思想准备已远远不够。对此,我们的择业观念也应随之向三个方面转化:一是适应所有制形式的变革,选岗能“公”能私;二是适应分配方式的变革,高能高薪,低能低薪;三是适应人事制度的变革,职位能上能下。
正是看清了这个大趋势,一批行动较早的军转干部已尝到了甜头。
1993年,空政纪检处处长刘刚谢绝了某国家机关的接收意向,在别人惊诧的目光里来到北京新大都饭店担任“连科级干部都不是的”保安部经理,他成为“空军机关作为处长一级的干部转业到地方聘用制服务性单位的第一人”。
两个月后,他成为这家饭店的行政总监,一年后,他升任饭店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副总。关于他提升的理由,饭店领导是这样说的:“之所以用刘刚,是从他身上看到了军转干部那一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也看到了他那极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
而今,刘刚已成为北京阳光股份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说:“把在部队学到的一切优良作风和工作方法带到地方,带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之中干事业。作为转业军人应该有这个志向!”